2023-01-11 17:00
新年到来之际,除了春运以外,所有人格外关心一个关键词“健康”。在大家逐步”阳康“后,发现一种非常普遍的情况——即使在转阴,身体仍然虚弱,脚步轻浮,人容易疲劳。
事实上,除了感染新冠肺炎时的一系列疾病外,我们更担心的是阳后的疲劳和其他疾病会持续多久?换句话说,是新冠后遗症。
长新冠,究竟是什么?
新冠后遗症更为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新冠急性后遗症”,“慢性新冠综合征”,或者称“长期新冠肺炎(Long Covid)”。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长新冠”的定义为:在新冠感染后3个月仍存在症状,至少持续2个月且无法用其他诊断来解释;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呼吸急促和睡眠障碍或失眠。
因此,大多数阳康人群都经历过干咳、疲劳、呼吸急促等,还不能称之为长新冠,仅代表其处于正常的恢复期(甚至是在感染后的急性期)。
长新冠确实是存在的,它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
长新冠,占比有多少?
医学顶刊 JAMA 曾对此做出解释。一项由WHO牵头以及全球各地的科学家合作完成的研究,汇集了54项研究和2个医疗数据库,涵盖了120万名新冠感染者数据。其研究结果显示:在感染新冠的3个月后,有6.2%仍存在至少一种症状;到感染的1年后,有0.9%还在经历新冠后遗症。
常见的长新冠肺炎症状有三种:约3.2%的持续疲劳,并伴有身体疼痛或情绪变化;3.7%的持续呼吸道问题,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和持续咳嗽;还有2.2%的认知问题,健忘或注意力无法集中,即最近经常听到的脑雾。
长新冠比例(doi:10.1001/jama.2022.18931)
这项基于早期毒株的数据显示,有6.2%的新冠感染者会经历长新冠;而在奥密克戎感染潮中,长新冠的几率会降低0.24-0.50(取决于上一针疫苗的接种时间)。
即使是奥密克戎,也有3%的概率长出新冠肺炎。根据本研究中的120万阳性,有3.7-5.6万阳康将有一个长新冠,并且无法预测感染三个月后是否会发生。
然而,柳叶刀子刊 eClinicalMedicine 于12月1日发表了一篇针对长新冠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涵盖194项研究和735,006名参与者,披露了“骇人听闻”的数据:
无论是否住过院,在随访的4个月内(平均126天),至少45%的新冠感染者仍存在一种及以上的症状;最普遍的五个症状分别是疲劳(28.4%)、疼痛/不适(27.9%)、睡眠障碍(23.5%)、呼吸困难(22.6%)和活动受限(22.3%)。即使在非住院人群中,最常见的长新冠症状依旧是疲劳,该比例高达34.8%(95%CI 17.6%-57.2%,12项研究)。
非住院人群中长新冠各症状的比例
以上两篇综述也提醒我们,长新冠肺炎不容忽视,尤其是持续的身体疲劳表现。
长新冠,背后的机制?
以上研究均为基于大样本人群的调查,近日来自维也纳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了感染新冠病毒后触发长新冠之疲劳综合征的病理机制——过度的抗炎反应。
不同于经典的免疫炎症反应,在新冠病毒的侵略下,长新冠患者的体内出现了另一种抗炎模式,即交替极化巨噬细胞的主导疾病模式,直接诱发了长期疲劳综合征的发生。该研究于12月2日发表在Cell子刊iScience上。
DOI:https://doi.org/10.1016/j.isci.2022.105717
在本研究中,研究员招募了三组参与者,每组13人,年龄和性别匹配:
1. 新冠肺炎疫苗完全注射后至少三个月,未感染新冠肺炎;
2. 至少三个月前感染新冠肺炎,但入组时完全恢复,无症状;
3. 感染新冠肺炎后至少三个月仍有疲劳,即新冠肺炎患者(LCS)。
免疫激活标志物分析显示,LCS组中既没有观察到上调的促炎细胞因子,也没有细胞因子的升高,甚至降到了相当低的水平。长新冠患者体内缺乏炎症调节机制的支持。
本研究的首席作者Christopher Gerner表示,与健康组相比,LCS患者体内检测到的急性炎症的关键标志处于较低水平,或根本无法检测到。换句话说,长新冠肺炎患者经历的并非传统的炎症。
研究试验过程
那么,在新冠病毒的不断攻击下,LCS患者体内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诱发了慢性疲劳综合征呢?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学者进一步利用脂肪酸和氧化脂质分析找到了端倪,LCS该组的血浆中含有较高水平的抗炎氧化脂。还有各种抗炎蛋白和代谢物。
而这一系列明显的炎症抑制分子特征,让研究者不得不想到了:在长新冠的患者体内,形成了交替极化的巨噬细胞。
人体中的巨噬细胞分为两类,经典活化的M1型巨噬细胞和选择性活化的M2型巨噬细胞。在新冠病毒的攻击下,常见的经典促炎性M1细胞转变为耐受性的M2细胞,导致抗炎模式的改变。
病理机制
正是在这种变化后的抗炎模式下,越来越多的抗炎模式M1型转为M2型,牛磺酸和刺桐碱的抗炎渗入物水平上升,但氨基酸和甘油三酯水平下降,酰基肉碱失衡。而刺桐碱是一种能自发诱导睡眠的化合物,体内水平越大,自然越容易疲劳,直接引起长新冠肺炎的疲劳综合征。
研究者表示,了解长新冠的病理学机制只是第一步罢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为这些“困于”长新冠的患者提供更多改善和治疗的手段!